出外旅行,很少有地方,特別安排"晚上"才來,
埔里紙教堂,就是這麼一個景點。
從日月潭開車到紙教堂,大約20來分鐘。
下午在晶澤會館check in後,飯店問要選18:00用餐還是20:00用餐,
耐著可能的肚子餓,我們選了20:00用餐,
就是想先來這兒走走。一睹這個夜晚比白天還美麗的‧埔里‧紙教堂。
不像個教堂,倒像個樣品屋。
一片片的長方形門片是玻璃纖維,每一片都可以獨立開闔,不同的開闔狀況,也就有不同的建物風景。
這兒適合在黃昏前到來,映襯在藍調天空下的教堂是最美的,
但這一日來太晚了,天色已全黑,毫無層次美感的天空,只剩下發亮的建築物 ...@@....
前方有一片生態池,不是花季,顯得零落了些。
▌跨海而來的紙教堂▌
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建築師坂茂在滿目瘡痍的災區中,
看到殘壞敗破到只剩一座耶穌像的鷹取教會,
他起心動念,想為災區重建一座教堂,讓災民有個集會與心靈慰藉的所在,
擔心接連不斷的餘震,這個教堂必須要組裝迅速且輕巧,
他選用了紙材,打造了獨一無二的紙教堂,取名『Paper Dome』。
10年後,隨著神戶當地的復興發展,紙教堂功成身退,
在相關單位的居中促成之下,Paper Dome有了轉往台灣展示及座落的契機,
在921地震九週年當天,紙教堂於埔里桃米村重生。
當時還舉辦了轟動的千人立柱活動。
紙教堂現在成了埔里當地的人文新地標。
教堂內部由58根紙管撐起,堅固的結構耐力,實在太厲害!
天花板是會透光的防水帷幕,白天時外在光線會牽動室內的變化。
圓球型的燈體很可愛,也讓整個空間更溫暖。
座椅也是紙管坐的,但是是在埔里當地製作,而非日本來的,
與原先紙教堂的設計相映成趣。
紙教堂內,是用畫像取代耶穌像,前方的畫像可有著神聖的意義。
電視播放著紙教堂的重建故事,後面的細絲幕,仔細看,上面掛了很多許願卡。
紙教堂本身佔地不大,大約僅有50坪,在這兒走走晃晃,可能頂多10分鐘就走完了。
走到戶外另一區,是同屬這片園區的{新故鄉見學園區},
有商店、有餐飲,也是農場和藝文的交易市集,
紙教堂入園的100元門票,可以在這兒抵消費。
園內處處都有裝置藝術,倒映在水池中,很有視覺上的趣味。
象徵愛與希望的戒環,會變化不同顏色的光線。
南投埔里新誕生的美麗小點。紙教堂。
{埔里紙教堂}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12號
049-29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