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鄉,是澎湖小旅的最後一個鄉鎮,安排在第三天的下午,
第一站,奎壁山地質公園,是我跟老丁這趟澎湖行印象很深刻的景點。
奎壁山地質公園包含奎壁山跟赤嶼島。
照片中這條長約500公尺的步道,
在漲潮時是看不到的,只有退潮時才會露出來,
人還可以直接走上去,走到對面的赤嶼島去!
超酷的!退潮時,就像摩西分紅海一樣!.......
來的時候,幸運是退潮時,可以踏上這條”隱形路”,
下方開心張開三隻手的影子就是我與老丁啊!(硬要入鏡~~~)
新人在拍照,鮮黃色的禮服,在玄武岩步道上超亮眼~~
這張澎湖行我跟老丁唯一的合照,是澎湖縣觀光局的志工幫我們拍的,
因應情人節,他們在奎壁山那兒邀集情侶或夫妻拍照,
旅人將照片上傳到澎湖縣觀光局,好像可以抽獎之類的,
但我現在寫這段時,才想起有這麼回事,當時回來後壓根忘記要把照片上傳了。
我跟老丁小心翼翼走上步道,
之所以小心翼翼,是這步道其實挺滑的,
漲退潮的關係,許多岩石上都生滿了青苔。
退潮時,這兒擁有豐富的潮間帶生態,
有很多螃蟹、龜、螺貝等、還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好多小生物。
回來後,老丁一直記掛著要我部落格記得寫上這地方,
很酷的一個景點,奎壁山地質公園。
離開奎壁山,來到隔壁村"南寮村",是個人口極少的寂靜村落,
早年人口外移,臨海的小漁村未經過度開發,反而保留了許多古厝。
這兒的古厝很多已是半頹圮的狀態,
與前一天才剛造訪西嶼鄉的二崁古厝相比,
南寮古厝少有觀光客履足,更有種隱世孤寂的滄桑感。
廢棄的咾咕石的牆面剩下大大的福字春聯,
有種不勝唏噓的對比感。
咾咕石建材,手撫摸而過還有刺痛感,卻是最佳的防風牆,
打造先民們在惡劣環境中也能生存的堅韌環境。
離開南寮,沿著202縣道,往"菓葉"而去,
這兒是澎湖有名的看日出的海邊。
登上觀日亭,跟老丁倆個人斜倚涼亭欄杆,
吹海風、躲日照,坐了好一回兒,
十足是個懶散的旅人拍檔。
退潮時候才得見的大片潮間帶。
這兒的沙灘是珊瑚細石,
我們沒有下去走,因為一直都賴在涼亭上,哈!
要走之前,幫影子拍張照,到此一遊!
湖西鄉的最後一站,來了知名的隘門沙灘。
前一晚在飯店讀隘門沙灘的簡介時,對這地方突然有了很多感動的情緒。
隘門沙灘其實是失而復得的美景,老一倍的隘門人對隘門沙灘的細白沙子與藍天美景絕不陌生,
但因著砂石業者的入侵,美麗的沙灘變成裸露的岩層及成堆的垃圾。
十來年前,老村長開始在天未亮之時,便一個人到沙灘撿拾亂石和垃圾,
並以木桿和廢棄的漁網搭起攔沙網,阻絕沙灘的沙不斷的被吹走消逝。
老村長猶如愚公移山般的行徑,當時受到很多人的質疑與冷眼相看。
日復一日,從日出到日落,從寒冬到烈日,
老村長的努力慢慢讓隘門沙灘改變,數十公尺到數百公尺,美麗的沙灘海景回來了!
隘門沙灘瞬間變成一則令人敬畏的傳奇!
遠方的三根大煙囪,是辨別隘門沙灘的最顯著物。
我從沒想過沙灘的沙子也是怕被吹走的,
但這一道又一道的攔沙網,的確保護了隘門沙灘的沙子,不隨東北季風而消逝。
隘門沙灘與林投沙灘相接,成了上千公尺的海灣美景。
小男孩從海潮處挖一手浸濕的土沙,再走二三十公尺,到岸上堆沙人,
一趟、二趟、三趟......小孩子的玩樂令人不解,但又執著的可愛!
讓我忍不住想為他拍張照~(不要告姐姐)
時近傍晚,暖暖的徐風,微暈的夕照,
澎湖極其美好的小時光!
- the end -
▌澎湖‧旅行 ▌
▋澎湖‧白沙鄉 ▋北海遊客中心小海灘‧後寮小漁港‧通梁古榕‧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馬公 ▋名產蒐羅遊老街‧好吃馬路益‧順遊風櫃洞‧蒔裡沙灘‧山水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