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台中嘉義小旅,硬是插入了一個南投的景點,
不過就是在網路上偶然間看到這一景,
丁太太又不遠千里而來,只為尋找這一cut了!
這回是南投水里鄉,一個叫作「車埕」的小鎮。
行往水里鄉,集集是必經之路,
在集集火車站前,意思意思的拍下一些到此一遊
集集火車站剩下集集線在運營,
列車就是從彰化二水-南投集集-南投車埕,三站在往返著。
話說丁太太為了想進到月台去拍照,花了15元買了張車票。
誰知仍然被剪票小姐擋下,她說要等下班車來的前10分鐘才開放進入月台,
我問說還要多久?她說再20分鐘左右,
丁太太實在沒耐心等那20分鐘,
放棄了我那15元的車票,跑到車站外去拍了。
很快地離開集集車站,要走回車上時,
覺得這戶民宅實在有味道極了!隨手拍下一張~
對集集有點陌生,一時間也不知道往那兒去,就順著導航上最近的明新書院而去。
明新書院是光緒年間建的,是三級古蹟,祭祀著文昌帝君等聖賢,
明新書院在921大地震中曾受到重創,
那時候院內祭祀的神明也在鐵皮屋待了一段時間,
修復後才又開放觀光。 (我怎麼讀歷史都盡只記得些有的沒的~~~)
離開明新書院,就往這回原本的目的地「車埕」而去,
順著導航來的一個半山坡上的停車場,沿著階梯走下,似是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先來到車埕老街,這個看似什麼都賣的小柑仔店,老闆好幽默,
取名「車埕小飯店」,裡頭有在賣木桶飯。
走沒幾步,又看到小飯店的招牌,這裡是用餐的地方!
上面一塊牌子寫著「總店在隔壁」,哈哈哈~很想給這位頭家按讚!
車埕名字的由來是翻譯自台語「停車場」的意思,
日據時代,這兒是通往埔里的輕便車鐵道轉運站,有很多小列車會停在這兒,
就跟個停車場一樣,久了就被叫為「車埕」。
往下走,來到車埕車站,這個看似古色古香的木造車站,也是在921大地震後重建的。
車埕是集集線的終點站,相較於集集,車埕遊客更少, 顯得更為純樸與寧靜。
一旁的鐵道上放著看似歷史悠久的拖板車跟老車廂,
是只做為展示用的還是還有在運作,不太清楚~
位在車程車站旁的「林班道體驗工廠」,
有開放給旅人作木工DIY,可以作小板凳、書架等等的東西。
小學生的校外教學也到這兒來了~
逛至此,還沒看到那引我而來的景色,
幸好路邊有個地圖指引,原來在較高處,沿著山坡路往上爬。
哈哈哈!就是為了這一小景而來的呀~
小木屋那兒是車埕遊客中心以及隱茶茶館,
在看網路資料時,有些把小木屋誤寫成車埕火車站......其實是不對的呀!
看似湖泊,實為人工儲木池,早年砍伐下來的木材,必須先泡在這個池子中,
防蟲蛀之外,木材濕潤了後續要切割也比較容易。
小木屋當年也是民間木業的辦公廳,如今成了湖畔咖啡,
當年興盛的木材業已然衰落,
但所有的設施、建物、器械保留至今,旅人仍得以一嗅山中小城早年的繁華。
秋日了,步道邊的樹也已經泛黃,景色更顯蕭瑟美麗,彷彿來到日本的錯覺。
寧靜的午後,二人在小鎮散步著,直至雨點打在身上,才終於對它告別。
因為網路上圖片吸引而來,終也沒有失望,
丁公館的小旅行,口袋名單再劃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