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_MG_2606.jpg 

初秋的台東小旅,踏上了心嚮已久的「阿力曼森林博物館」,

半日的遊旅,看得多、學得多、感受的更多.....

 

 

阿力曼是一位布農族勇士,是現今還存在的人(別以為是歷史故事)

森林博物館的由來因他而起......

曾經作過國會助理、記者、老師等的阿力曼,從小在鸞山這片土地長大,

2003年,阿力曼獲悉有財團覬覦這兒的好山好水,竟想要剷平山坡地開發成靈骨塔,

阿力曼力勸族人不要賣地,希望能保留下祖先所留下的珍貴資產,

但少數族人不解阿力曼的用心,仍準備出售土地,

阿力曼於是抵押自己的房子向銀行、農會借錢, 自己來跟族人買地,

也因此而揹負鉅債,甚至幾度還不出錢來,連帶使家人也受到波及,

但天公疼憨人!因緣際會之下,這片土地逐漸為人所知,而成為一個台東的秘密景點,

但阿力曼堅守不讓這兒成為一個人工破壞、過度開發的觀光景點,

因此沒有設任何指標,要參觀也採預約制,

行程中的餐飲,旅人需自備碗筷,供餐也不靠任何電力或瓦斯設備,

甚至為了讓土地休養生息,導覽的路線還分為4條, 不過度集中,

小心翼翼的要維護這片原始土地的美好。

_MG_2611-s.jpg 

 

在對森林博物館滿滿的好奇心驅使下, 台東之行出發前就先報名了森林博物館之遊,

電話報名時,星期六、日已經沒有名額,只剩星期五,

幸好訂的是星期五早上7:20的飛機, 勉強趕得上9:30的集合時間 。

 

下了飛機,租好車,直奔延平鄉,

在鑾山派出所前集合,人比我想像多好多,

原來當天有2個公司團體報名,像我們這種散客反而少。

_MG_2563.jpg 

 

一會兒,我們當日的領隊出現,

是一個有著圓滾滾身材的布農族壯漢,叫做Long,

 

Long有著原住民天生的樂觀幽默性格, 總不時逗的大夥兒哈哈大笑。

自詡為布農族內的標準身材,正面跟側面都等寬!

身上的開山刀是勇士的象徵,在森林博物館導覽已經11年。

_MG_2567.jpg 

 

準備出發上路,大家先各自開車,跟著Long前進,來到第一個地點「會走路的樹」,

沿路完全沒有指標,停車後,也是鑽進一條山林小路,這如果自己來,根本是找不著的。 

_MG_2573.jpg 

 

這是一片榕樹林,橫生的樹枝密密麻麻到幾乎遮住了陽光,

訝異的是,這片樹林,其實都發源於同一根樹。

由於白榕氣根橫生的特性,氣根會四面八方的延展,

氣根落了地甚至會比原本的樹幹更粗壯,就像一棵新生的樹一樣,

過往原住民劃分土地經常用樹的位置在界定,

但遇上榕樹,有時候疆界位置就隨氣根的延展而改變,因而被稱「會走路的樹」!

 

_MG_2578.jpg 


_MG_2580.jpg 

 

Long說小時候他們都在這兒玩,爬上爬下,在樹幹中玩捉迷藏,這兒是他們成長的地方,

我羨慕在山林間長大的孩子們,聆聽故事的過程,

也彷彿逐漸感受到阿力曼當時為何要傾家蕩產要保護這片土地的情感。

_MG_2579.jpg 

_MG_2585.jpg  

 

我試圖爬上更高處,想看看那棵源頭母樹。

_MG_2590.jpg 

 

小小的陡坡,丁太太手腳並用硬是爬了上去,

為了拍照,丁太太跋山涉水都不足無奇,

倒是咱家老丁在底下交叉著雙手等著只叮嚀了句~小心相機啊!(顯然相機比人重要!)

_MG_2593.jpg 

_MG_2597.jpg 

 

這兒曾經請過專家學者來鑑定,這兒的樹齡有多悠久,

但沒人能夠鑑定的出來,也許好幾百年,也許上千年.....

若不是阿力曼的奮勇保護,這片美麗的榕樹林也許已經不存在。

_MG_2588.jpg 

 

預備往下一站去,走在最後,回頭再拍下一張,

與這個奇幻神秘的阿凡達森林道再見。

_MG_2608.jpg 

 

第二站,來到了森林博物館的迎賓區,

大家坐在部落中的傳統建築,體驗用原始的方式烤肉。

_MG_2620.jpg 

_MG_2623.jpg 

 

部落間栽種的香蕉,可隨意取用。

IMG_2277.jpg 

 

獵人的「舒跑」,是用薑、甘蔗、肉桂等熬煮而成的。

IMG_2280.jpg 

 

還有小米酒伺候,真的是好豐盛的迎賓!

Long說在布農族的文化中,當有客人來時,就要拿出最好的招待,大家都感受到了!

IMG_2282.jpg 

 

Long教我們布農族語的"謝謝"叫做"屋尼哢",

每個人請Long倒小米酒時,都必須要講這個通關密語!

IMG_2285.jpg 

 

迎賓儀式完,我們就要入山了,

入山之前,必須先祭拜, Long說這片土地不屬於任何人,而是屬於這裡的一草一木,

我們來到這兒,要先跟主人致意, 由當日的旅客中派出代表,獻上小米酒與檳榔。

_MG_2630.jpg 

 

Long在講解等一下入山的幾個關卡,

是說這張我把Long拍的好像銅像啊!哈哈!!

_MG_2632.jpg 

_MG_2633.jpg   

 

講解完後,就準備入山林了。

_MG_2642.jpg 

 

這是一片原始的山林地,其中不作任何破壞性的人工設施,

上上下下攀爬的路徑中,僅有粗繩讓人抓握,

剛開始就是一小段的上坡地,必須踩在枝幹橫生的陡坡上往上攀爬。

_MG_2648.jpg 

 

爬過陡坡,來到了「一線天」。

_MG_2653.jpg 

 

二塊巨大的岩石中,僅留下一瞇瞇的縫隙,只容許一人獨自穿過。

來到此,我真可以體會Long說的,他可以帶我們任何行程,就唯獨一線天他沒法帶,

因為他過不了,哈哈!

_MG_2659.jpg 

 

這個縫真的好小好小,我脖子上還掛著單眼,

相機鏡頭真的是貼著岩石壁了!

_MG_2660.jpg 

 

我先過去之後,趕緊回頭望一下老丁, 深怕老丁會卡住!

_MG_2662.jpg

_MG_2664.jpg 

 

是說通常這種時候,不都是應該老公幫老婆拍,怎會老婆幫老公記錄勒~

_MG_2667.jpg 

 

穿過一線天,路也不好走,仍舊爬上爬下的,

(嚴格來說,從入山之後,沒一段路是好走的呀!)

_MG_2674.jpg 

 

瞧這往下的陡坡,真的是逼死人~

_MG_2675.jpg

 

以為走過最難的路,看到眼前這一關,我真覺得自己在參加百戰百勝了!

_MG_2678.jpg 

 

活脫脫的就是要爬上這兩層樓高的樹啊!

_MG_2680.jpg 

 

大家手腳並用的,丁太太爬的大粒汗小粒汗時,赫然發現旁邊一個外國女生不用借助繩索之力,

靈巧的用雙手攀附在枝幹上,就咚咚咚的爬到最高點,超厲害的!

_MG_2682.jpg 

 

是說翻過最高點,要往下時,那才真是恐怖了,

丁太太腿不夠長,常常踩不到下一階,人懸在半空中,叫天天不應的,

老丁不知道何時追過我,已經在下方插腰等著我了,

慌亂中,又好想為自己記錄一下,勉強用一隻手按下單眼快門 。

_MG_2702.jpg 

爬過這些艱難路段,脖子上的單眼都不知道碰撞幾次了,

有幸踏上一小段平坦沙地的時候,丁太太竟然一屁股坐下去,滑倒了!

還揚起一番塵土,我跟老丁大笑!

 

這種森林探險,隊伍很容易拉很長,

有一度,我跟老丁前後都沒有人,還擔心我們倆是不是自己迷了路,

不停往前走,才看到坐在樹幹上悠哉等著大家的Long,

丁太太這時候已經氣喘吁吁,忍不住也坐下來休息,

順便跟Long合照,他真的好可愛,我想未來只要回憶起森林博物館,我一定不會忘記他。

_MG_2708.jpg  

 

原來,看到Long就是離出口不遠了,

_MG_2730.jpg 

 

這趟走山路程,大約30分鐘,我覺得很剛好,不至於太累,但又刺激有趣,

跟老丁在出口處這兒坐靠在石頭上吹風聊天,等著全部團員出來。

_MG_2711.jpg 

 

這時已經中午,準備用餐,

午餐很豐富,是很好吃的原住民料理,用的多是山上的野菜、山豬肉等,

雖然人多,但不怕吃不飽。

_MG_2735.jpg 

 

令人感動的是,這兒不用電力設備,利用木柴燒火,

負責餐食的原住民阿姨們,必須每天3~4點就來這兒開始準備。

IMG_2300.jpg 

 

開動後,大家開始搶食,幾乎都是一掃而光。

_MG_2739.jpg 

 

要留意的是,這兒是不幫客人準備碗筷的,所以所有的旅人都必須自備碗筷,

我在電話報名時,對方沒有提醒我這點,我跟老丁現場才知道,

幸好其他公司團體的人剛好有多的碗,但筷子只給我們一雙,

所以我跟老丁是輪流就著一雙筷子吃飯,哈哈!

瞧我這一碗飯菜,可豐富美味的哩!

_MG_2741.jpg 

 

飯後還有甜點,但要自己擣....噗!人生第一次擣麻糬就在這兒了!

 

IMG_2303.jpg 

 

Long跟另外一位大哥搭配,先示範給大家看,

倆人要很有默契,輪番擣在剛蒸熟的糯米團上。

IMG_2314.jpg 

 

看起來不難,輪到自己時,才發覺每次一擣下去,棒子就黏住,

得要好大力好大力才能抽出棒子,根本無法像Long他們示範的那樣俐落有聲!

IMG_2316.jpg 

 

旁邊已先準備好一大盤花生粉。

IMG_2329.jpg 

 

運用結繩把棒子上的米糰給剝下來,好聰明的作法!

IMG_2336.jpg 

 

再把麻糬給切成小塊,就可以直接享用啦!這是南瓜麻糬,跟日常吃的口味不太一樣,軟QQ的。

IMG_2337.jpg 

 

擣完麻糬,活動也接近尾聲,這時聚集大家一起來「種樹」。

取之自然,回饋自然,每一個來到森林博物館的人都藉由這棵樹留下了最有意義的「到此一遊」。

IMG_2344.jpg 

 

團裡的小女孩負責把樹苗置入土中,其他人再填土、澆水。

IMG_2348.jpg 

 

當有一天,我再回到森林博物館,

我一定會記得來看看當年我們共同種下的這棵七里香。

IMG_2356.jpg 

 

種完樹,行程終將結束,

所有人圍著Long,Long帶領大家以原住民的八部合音,

共同祈願我們所種下的小樹能順利成長,祈願這片山林美麗長存。

IMG_2371.jpg 

 

_MG_2750.jpg 

 

_MG_2752.jpg 

 

活動最後在八部合音,以及Long悠揚的歌聲中結束,

走過古老森林、體驗自然山林、學習部落智慧、

真心說,森林博物館真的好棒!好值得一遊!

 

這個博物館沒有大門,沒有網路、沒有電力、沒有先進設備,

但有大自然最豐富薈萃的真實體驗,

有布農族的文化、信仰、生活在短短半天的導覽中自然而然的被體驗、被認識,

這不是一趟觀光之旅,而是一場令人感動的學習之旅,

 

猶如嚴長壽先生所說「不要阿曼,只要阿力曼」,

台灣有國際級的飯店、有精心設計的奢華度假村,

森林博物館看似什麼都沒有,卻真正是最富有最頂級的景點,

阿力曼說森林就是一座銀行,好好的儲存著,他會生出更多利息,

我們必須學習對大自然的謙卑與尊重。

 

這趟旅程讓我更加尊崇原住民的部落智慧並充滿感動,

回來之後,上網看了很多阿力曼的報導與故事,

阿力曼迄今仍然負債,但他不接受任何捐款,

只等著有緣人跟著他們的步伐,走入山林,見見真正的台灣之美、部落之美,

半日的導覽含午餐只收500元,也可參加過夜體驗行程,

非常推薦來台東之時,走一趟森林博物館吧!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

 

森林博物館

報名電話:0911154806

 

  看更多丁公館的台東食住玩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ngHouse 的頭像
    DingHouse

    51號12樓 丁公館

    Ding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